2)第436章 缂丝织物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刀镂刻过一样,古人形容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

  普通织物在表现花纹时,受技术限制,一般都织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走的是大纹饰、大色块。

  而缂丝却因为断纬和回纬,能自由变换色彩,对小局部的着色非常细腻到位,因而擅长表现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

  因而特别适宜摹制书画作品,它所表现的物象生动逼真,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眼前这幅尺寸不大的缂丝织物,就是一幅仙山楼阁图。

  “仙山楼阁”,是丝国传统画作中广泛被用到的题材,只要具备“山”“云”“楼阁”“仙人”,表现风格较为缥缈,即可称为“仙山楼阁图”。

  丝国绘画史上,类似的画作比较多,像南宋画家赵伯驹,明代画家仇英、盛茂烨,清代画家王时敏等,都创作过仙山楼阁图。

  楚老原本是低头查看,后因为木盒上不平,他直接上手将缂丝织物摊开,再后来直接捻起两端边角,将其悬挂起来,边看边慢慢举高,迎着光线,一点点的查看。

  缂丝表面挺脏的,除了灰尘积垢,还有一处油渍,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楚老欣赏,边看边啧啧称叹。

  楚老的手法,就是“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

  李承也趁机再细看一遍刚才购买时担心引起摊主疑心,没敢看得太仔细。缂丝织物中的仙山楼阁,沐浴在光线之中,在素色底子的映衬下,加上微风轻拂,飘飘荡荡的,有着一股子让人飘飘欲仙的怪异视觉感官。

  “乾隆苏工,不错,好东西。”

  李承一回头,马老不知什么时间已经站在自己身边,说话的就是他。

  老爷子眼力了得,一眼看出清代乾隆年间,苏工工艺。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汉代楼兰遗址中就已经有中西域风格混合的缂丝毛织品,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缂丝毛织物,其制作极为精美,说明当时缂丝工艺水平相当高超。

  文物大盗斯坦因,他在整理诸多文物后发表过有关缂丝起源的论文,认为缂丝工艺,极有可能源自西齐云洲或者臻国,再由张骞通西域,传入丝国。

  考古界基本上认可他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缂丝这种工艺,在西亚并没有流传下去,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实物发掘都很少,反而在丝国落地生根,并逐渐成为丝国织品工艺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丝国隋唐,缂丝已经开始大面积应用,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用缂丝织品做书画包首敦煌藏经中有不少珍贵经书都采用缂丝做书画包首。

  宋代缂丝,工艺上创造“结”的戗色技法,让工艺变得更细密,同时,缂丝织品开始华丽转身转向层次更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缂丝画作。

  宋皇室和文人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