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章 中距空空弹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2章中距空空弹

  和涡喷14地面测试时候的情况差不多,在运8和新舟60完成防除冰能力试飞科目之后,要想把暂行标准转正,变成真正的国标,还有很多案头工作要做。

  不过这些事情自然有科工委方面的标准审定人员完成,对于常浩南而言,他在182厂这边的任务就算是结束了。

  于是自然结冰试验顺利结束的第二天,他便带着系统奖励的70点科研点数、500点理论经验以及182厂方面提供的两万元现金奖励坐上了前往鼎新的飞机——

  尽管已经决定要参与611所那边的两个项目,但凡事总得有始有终。

  八三工程的05号原型机已经下线开始试飞,眼瞅着到了歼8C设计定型的最关键阶段,于公于私他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抽身走人。

  至于为什么是鼎新而不是直接回盛京,则是因为歼8C在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一个试飞科目就是武器系统验证。

  而负责导弹测试工作的国家武器鉴定靶场就位于鼎新,后来这里也因此而被称作“华夏的51区”。

  当常浩南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肃州机场,并经过滑行最终稳稳停在停机位上的时候,舷窗外面浩浩荡荡的接机人群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除了杨奉畑、阎忠诚、钟世宏这些盛京方面的老熟人之外,似乎还有很多之前从未见过的人。

  从衣着打扮来看,他们甚至不像是航空工业系统的成员。

  “小常同志,欢迎回来!”

  杨奉畑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了常浩南的手,随后又上下打量了一番:

  “要不是这次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同志们专门发函表达感谢,我们还不知道你在控制科学领域也有这么深的研究,深藏不露啊。”

  听到这句话的后者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旁边那些陌生面孔应该是航天系统的同志。

  搞导弹的。

  之前在跟徐洋合著那篇有关差分进化和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论文的时候,常浩南就考虑过里面的内容会对我国制导武器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毕竟在航空系统内部各厂所之间相互借调协助解决问题还算正常,但要想在八三工程挂名的同时再直接跳到航天系统,确实没什么可操作性。

  一方面眼下这个年代各系统之间的条块分割尚且比较严重,另一方面……

  哪怕搁在大洋彼岸,一个人要想同时在洛马和波音两家公司担任核心技术类职务,恐怕也不大可能获得允许。

  所以这也是目前分身乏术的他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只不过,航天工业总公司方面的效率确实远远超过了常浩南的预期。

  毕竟距离他上次给徐洋写回信才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中间再刨去后者投稿和杂志编辑审核的时间,哪怕从论文被录用而非见刊开始算,到现在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功夫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