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0章 液态金属冷却法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异常复杂,包括我们下一步的工艺优化,每多引入一个参数,优化难度都会呈指数型增加……”

  “呃……”

  “至少还要考虑液态金属本身在接触到晶体之后的温度变化,而且就算导热系数相对大,但因为流动性不足,所以液体内部还会形成一个新的温度场,必须同时对这个温度场进行控制,还要考虑到,我们的加热手段本身也是不均匀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差点绷不住的常浩南打断了:

  常浩南点头:

  “我初步想一想的话,最好是用铝或者锡,就像你说的,凝固点也不能太低,否则骤然遇到强冷对于晶体生长也有不利影响。”

  就像他刚刚面对常浩南时候那样。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对面两个人正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

  “自然是的。”

  “如果用均匀加热的方法呢,比如微波加热?”

  “我的意思是,用导热系数大、沸点高、凝固点低、热容量大的液体,把抽拉出来的叶片根部直接浸泡在里面,用热传导进行强化冷却,这样整个工件的温度梯度可以又大又稳定,结晶的速度和晶体质量也能同时得到保障。”

  旁边一直插不上话的钟世宏突然提议道:

  这一次,马立平没有马上给出回应,而是在机柜前来回踱着步子,显然是在思索这个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马立平的表述稍微有点复杂,以至于常浩南听过之后都站在原地稍微想了一会:

  “如果这样的话,就算我们最后找到了能够稳定形成单晶的工艺方式,生产效率应该也会非常低?”

  “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一个变量……”

  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想错了。

  几分钟后,他重新停住脚步,看向常浩南:

  “只不过涡扇10这个叶片的尺寸确实有点太大,外形又比较复杂,所以只能慢工出细活,这也是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生产效率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

  “我们……真能在几个月时间里得到结果?”

  有一个大类的材料都符合这个要求,只不过它们通常并不被认为是“液体”罢了。

  “这套设备用的凝固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高速凝固法,通过炉内保温加热区和铸件底部水冷托盘及辐射散热实现温度梯度的控制。”

  马立平的声音有些难以置信。

  “啊?”

  当然,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出什么东西的,晶体形态的差异哪怕用一般光学显微镜都未必能看全,需要专门的设备才能检测出来。

  “现在涡扇10还处在研发阶段,所有涉及到项目的东西自然全是绝密,不过定型之后,这些废品就没那么敏感了,虽然直接带走还是不行,但可以把晶型照片拿出去。”

  “沸点高、凝固点低,还要热容量大……”

  尤其眼下这功夫,华夏的超算在硬指标上仍然比国际领先水平差不少。

  “常总,这个办法之所以叫高速凝固法,就是说相比于传统的功率降低法已经非常快了。”

  “而且水冷对于正在生长的晶体来说,冷却效果过于好了,突然接触到低温的晶体会直接不受控制地疯涨,根本无法保证晶型,而且……”

  “但是铸件从保温区域拉出来的过程中,散热逐渐变为以辐射为主,散热效率骤降,导致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不断降低,生产出来的铸件很容易出现缺陷,而且单晶尺寸越大,缺陷就越明显。”

  微波对于金属有趋肤效应,只能透过很浅的金属表层,并不能像烧水那样从内部进行整体加热。

  显然,他是以为常浩南对他们的生产效率不满意。

  “那就只有……液态金属?”

  常浩南推了推头上的安全帽:

  “别人我不好说,但既然是我来负责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请收藏:https://m.wp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